同时,安排全线路的人员巡视和无人机巡视,全面掌握线路状况,排查线路隐患,共累计出动200余人次、60余辆车对88条线路进行巡视,消除各类缺陷60余处,下发隐患整改告知书3份。
然而,到底现货市场能走多远,仍然是围绕着业内人士的问题。但是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是有极限的,没有人能确切地知道极限到底在哪。
然而一旦赶上以后,政府就不得不预测未来的状况。如果说改革开放是摸着石头过河,那未来的路可能连石头都没有,因为前人走过路,我们已经走过并且正在赶上,那未来怎么走呢?未来的方向经济发展需要靠一个个企业,社会财富归根结底是人创造的。当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之后,显然它的外贸就不可能再以远高于全球贸易的速度持续增长。而随着社会保险体系的逐步完善,民间储蓄也将通过逐渐规范化了的股市、银行等金融媒介有效地进入到实体经济,从而形成资本、企业、消费的有机良性循环。这种资源配置发生在经济运行中的各个部分,而目前有效配置资源的最好方法是自由市场。
从长期看,像中国这样大体量的经济,要实现真正长期可持续的增长只能靠内需。像这样创造性的摧毁,与政府的根本职能有着根深蒂固的矛盾。2020年岁末,湖南、江西、浙江等地先后进入限电模式,引发了外界对于电力可靠供应的忧虑和限电原因的猜测。
如今限电再度重演,也绝非偶然。其中浙江省的限电并非因为电力短缺,而是由于省内个别地方为完成双控而限制电力消费,但湖南、江西则在迎峰度冬期间存在明显的电力缺口,其中湖南省预计在迎峰度冬期间,存在300~400万千瓦电力缺口。其三,中国能源电力以转型为主线的发展已历经十年有余。减煤已是必然趋势,可再生能源大规模上马也是顺理成章。
在这样的社会情境之下,缺电的出现的确有些令人错愕。以湖南为例,从需求侧来看,工业生产增长推动电力需求超预期增长。
随着产业转移和中部崛起大计的推进,近年来中部省份经济快速发展,而电源建设、网架更新具有滞后性,能源瓶颈的制约越来越突出。但在2060碳中和目标的倒计时中,任何小小的行差踏错,都有可能导致转型事倍功半。我们试图从湖南缺电现象入手,探寻能源转型历程中某些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和系统性风险,为转型中的中国电力规划布局提供一个更为具体和微观的参考视角。这样一场令人措手不及却早有征兆的缺电事件,为我国电力供应安全敲响了警钟。
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数据,湖南11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了7.4%,前11个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了4.3%,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当地缺乏一次能源,湖南能源供给对外依赖性高,2019年外受电力占比达19.2%,电煤对外依存度超过80%。另一方面,随着湖南产业结构调整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用电及居民用电占比提升,天气因素对用电负荷的影响十分显著,寒潮来袭加大了电网负荷差。水电靠天吃饭、火电找米下锅,是湖南电力资源先天不足的形象写照。
湖南当下因煤电支撑不足、清洁电源占比较高而承受的缺电之苦,或许就是我国在传统化石能源与风光新能源发电此消彼长之后所要面对的困境。时隔许久,拉闸限电一词重回大众视野。
近十年来,我国电力生产能力持续增强,电力装机容量迅速增长,进入经济新常态后,全社会用电需求增速放缓、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宽松、电力行业产能过剩等论调已是老生常谈。过去,中部省份经济发展缺乏大动作,发展质量比不上东部,发展速度比不上西部,战略地位略显尴尬。
缺煤、无油、少气,是湖南能源构成的基本格局。选择湖南作为剖析样本,理由有三:其一,在这一轮启动限电的省份中,各省原因不一,情况有别,而湖南是其中硬缺电最为明显的省份。但若仔细分析此次限电事件的供需背景,会发现缺电隐患早有端倪。本文刊载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1年01期,作者系本刊记者。因此,需求侧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发供给侧的吃紧。随着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转型步伐加快已毋庸置疑,多少深层次矛盾已无从回避。
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中部省份之一,此次湖南缺电事件深刻映射出我国电力供需的区域和结构不均衡,未来能源电力规划决策需要重新审视中部省份的战略地位
在我国电力市场,由于目前依然是以中长期交易为主要形式,大多数省份依然保留了改革前的分时电价结构。但是,现货市场的稀缺资源价格信号对于激励新建发电容量、保障电力长期平稳供应方面的作用是存疑的。
三是外受电能力有限和机组故障增加了电力保供的困难。激励型需求响应资源主要是在电网紧急状态下由调度中心协助实施,包括调频和备用资源。
江西、广西、成都、西安、上海相继提出限电计划,而蒙西乌兰察布则是从11月就开始对高耗能行业限电。充裕度是指电力系统有足够的发电和输电容量,在任何时候都能满足用户的负荷需求,充裕度不足是形成缺电局面的重要原因。在我国,目前应对电力缺口的主要方式是有序用电。ETC为现有输电协议(包括零售用户服务)占用的输电能力。
12月31日,第一个日市场开市。智利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电改的国家,为鼓励可再生能源消纳并增加竞争,2014年引入了带时标的能量块交易,允许发电机在一天中针对特定的时段进行投标,而不是限定必须24小时供应电力。
对日落后增长的电力需求,考虑启动天然气调峰发电的成本,按高峰电价向用户收取电费。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已会同有关部门和电力企业,积极采取措施切实保障电力需求。
国外需求响应发展比较成熟,其中美国和欧洲需求响应实施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其中CSP不出售电能,只是通过提供需求响应服务赚取利润,这点与LSE不同。
参与PJM需求侧响应的市场主体有:配电公司、负荷服务实体(LSE)、削减服务提供商(CSP)、终端用户。为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美国加州等地区正在按照光伏发电曲线特性制定实施分时电价:在光伏发电高峰期,按低谷电价向用户收取电费。国家发展改革委也将江西先行先试开展电量分时分段模拟交易列为首个电力中长期合同六签工作典型经验并在全国推广。确保市场环境下的发输电容量充裕度电力系统安全可靠性指电力系统能够不间断地向用户提供合乎质量标准和数量要求的电力和电量的能力,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充裕度和安全性。
美国PJM已开展需求响应项目20余年,目前响应资源能参与主能量、容量和辅助服务市场,与其他发电资源公平竞争。因此,此次缺电主要表现在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应紧张,缺的是电力而非电量,除国家发展改革委所提措施外,还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完善电源侧调峰、用户侧和需求侧响应及可中断负荷机制,发展分布式发电和先进储能技术等。
江西省之所以提出中长期分时段市场化(物理合同)交易,正是因为提前考虑到受省内煤电建设进度滞后于规划预期、跨省跨区通道输送能力不足等因素影响,未来若干年全省电力供需形势总体趋紧,局部时段将出现电力供应缺口,电力供需形势严峻。本文刊载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1年01期,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电力经济与电力市场研究所。
目前,激励型主要包括紧急需求响应和经济需求响应。紧急需求响应项目具有调度性,当系统出现紧急状态时对其负荷进行强制削减,并加以补偿,负荷削减量为用户负荷基线与实际测量负荷水平的差值,补偿价格为该用户所在节点的实时出清价格LMP和500美元/兆瓦时两者中最大值。